江南体育客服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山东滨州:以智兴城 赋能未来

  9月6日出版的《光明日报》第五版《红船初心》专刊以《以智兴城 赋能未来》为题,聚焦滨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人才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融的新生态。以下为报道全文:

  “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对我们企业的科学技术研发帮助太大了!”日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星火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高书征在今年泰山创业人才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后高兴地说。

  37岁的高书征,曾在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担任重要职务,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在一个小乡镇实现了创业梦。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正将深厚的文化渊源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聚力打造一流人才服务、一流人才环境、一流人才生态,一座英才荟萃、产才相融的海滨城市正在崛起。

  前段时间,来自大连海洋大学的副教授吴鸣宇格外繁忙,选址、跑手续、注册公司,他打算在滨州开办企业,从事精密、超精密机械加工。

  吴鸣宇与滨州结缘,得益于今年举办的第四届“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他带着“任意曲面的绿色环保流体加工设施及产业化”项目参赛,获得创业类二等奖。“滨州铝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的雄厚基础以及对相关高的附加价值、高精密型材的需求吸引了我,在高端轴承、精密模具、汽车轮毂等方面,我们与市内多家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吴鸣宇说。

  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介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引导广大优秀人才来滨州创新创业,2019年起,滨州市每年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举办四届,吸引海内外726个项目参赛,102个项目获奖,56个项目落地滨州,实际总投资1.23亿元,营业收入4.48亿元;42位高端专家“揭榜”,企业累计支持资金3.2亿元,开创了以赛引才、以才促产的新局面,实现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有机结合、互利共赢。

  大赛的举办,将原本单一的人才引进转变为“团队+项目”的集成式引进,实现了人才引进的“带土移植”,让引进的人才能尽快适应环境、发挥专长,将“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大赛,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42个专家(团队)通过“揭榜挂帅”与企业达成合作,共引进产业领域高品质人才120余人。首届大赛优胜奖获得者孙万龙,2019年在滨州成立万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成功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重庆理工大学教授黄泽好2021年创立山东恒川机械有限公司,其研发的智能无人驾驶履带式采盐船,精度、可靠性国内领先。目前,企业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上缴利税700万元。

  在举办大赛的同时,滨州不断布局引才网络、延伸引才触角,在各大城市积极寻找引才“合伙人”。近年来,先后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三处人才联络服务站,开辟了集聚优秀人才的“直通车”。今年,又与北京易佰众创空间、厦门软件园、西安云际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海洋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立了人才交流合作中心,进一步构建起常态化、长效化的交流合作机制。

  “在这里,企业满足了我的核心诉求,我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感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李建喜如是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喜,2023年通过柔性引进加入位于滨州市惠民县的山东德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企业存在的禽畜兽药研发难题,他第一时间开始了研究,成功破解了禽畜类感染性疾病制药难题,并协助公司创建了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招引了3名人员入站开展研究。

  近年来,滨州市立足创新发展所需、产业转型所求,坚持“有效市场为导向、有为政府优生态、有用人才强支撑”,一手抓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一手抓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三进”工程,系统解决人才供给和需求两侧的结构性矛盾,加快构筑人才“最能融入、最被关怀、最有成长”的发展生态,涵养筑牢“蓄水池”,人才“净流入”态势日益巩固,让滨州成为各路英才施展抱负的圆梦之城。

  滨州市市长李春田说,滨州设立人才节,以城市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一如既往地渴望人才、吸纳人才、成就人才,迭代出台人才新政,让各类人才在滨州大显身手。

  线亿元的人才建设资金,对到企业和高校院所工作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每月发放1000元到75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同时还可享受科研资助、购房补助等全方位“政策大礼包”。

  线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推出“人才贷”“人才保”“人才险”,每年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最大力度支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型初创企业。

  真心实意礼遇。滨州开辟人才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绿色通道”,1万套人才公寓两年免费“拎包入住”,让广大人才在滨州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得益于政策支持,我们争取到超过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成功引进了国家粮科院首席研究员谭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张晖等专家团队,经过科研攻关,我们从小麦麸皮中成功提取高品质膳食纤维,对小麦麸皮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麦产业创新研究院主任刘通通说,利用提取出的小麦膳食纤维,公司科学配制出了高纤维面粉、中谷维锅巴、烧饼、饼干等产品,不仅为“三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饮食选择,而且也让小麦麸皮变废为宝,大幅度提升了小麦的产品附加值。

  “我们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的提高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完善政策体系,全力为企业引才育才、开展科技攻关保驾护航,助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滨州市滨城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滨州市还全力助力企业家成就梦想。滨州高新区科技局为29家公司可以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帮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率91%。“服务企业就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动脑筋、想办法。通过驻企专员机制改革创新,切实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让企业能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滨州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坦言。

  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河东李家村的渔网生产有60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渔网村”。但过去销售渠道单一,村民看见产出的渔网堆在库房里卖不出去,只能干着急。从河东李家村走出来的李成龙说:“近年来,家乡出台了很多好政策,政府扶持力度也很大,我决定回乡创业,试着通过电商方式打开销售渠道。”

  如今再看河东李家村,家家户户生产着五颜六色的渔网,一件件打包好的快递包裹堆满了院子,电脑前打出长长的订单,货车在厂房前排队取货,成为河东李家村的“风景线年以来,慢慢的变多“李成龙”们返回滨州,在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把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产品带回家乡创业,回馈家乡对自己的培养,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老家滨州无棣创业的山东北方创信防水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荣博感慨地说。

  作为国内喷涂速凝细致划分领域的一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北方创信与科研团队深度合作,解决了海洋防水防腐“卡脖子”技术难题;与山东省海洋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达成海洋工程防水防腐战略合作,实现了喷涂速凝涂料在海洋防腐领域的拓展;同时成立山东省博士后实践基地,研究石墨烯技术引入防水体系的替代性新材料的研究。

  “用回收铝也能大规模生产高端变形铝合金!感谢邹平,感谢创新金属,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的理论研究成果得以实践应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王孟君说。

  2021年,王孟君由组织部门选派,来到滨州邹平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任职以来,他参与开发回收铝熔体纯净化、杂质元素调控等多项铝再生关键技术,并在技术攻关项目联合申报、人才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及科研平台共建等方面卓有成效,为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邹平从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择优确定重点帮扶企业85家,帮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担任“科技副总”,解决生产经营、工业技改、产品研制等方面难题。“我们坚持点对点引进人才、服务人才,定期开展人才座谈会,打造人才公寓1204套,已先后从15个科研院所、高校引进科技副总21人。”邹平市人才服务促进中心副主任林小全说。

  放眼滨州,“一个领军型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正从理念变成现实。滨州融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中帅,在羧甲基淀粉钠(CMS)、骨胶原蛋白肽产品研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东创新建立对虾池塘套养海马技术,解决了长期制约海马规模化苗种生产和培育的难点,可降低海马养殖成本40%~50%,每亩可增收1.5万元至2万元,已申请4项发明专利

  目前,滨州拥有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去年集群营收突破1.22万亿元,规上工业营收达到9955亿元,均列山东省第3位。

  随着各类人才的集聚、扎根,滨州正成为近悦远来的品质之城,这方丰厚的“实业沃土”也必将开出更加丰艳的“产业花朵”,结出丰硕的“发展成果”。

  “智者智城”是山东滨州的城市品牌,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味道。优秀人才、高品质人才不愿来怎么办?如何吸引更加多的“智者”来滨州?始终是这座鲁西北小城亟须攻克的难题。

  在邹平,从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择优确定重点帮扶企业85家,摸底人才技术需求,靶向对接15家科研院校,实施“科技副职赋能行动”,帮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担任“科技副总”,解决生产经营、工业技改、产品研制等方面难题。

  当地通过“公开发布自愿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核检查”,精细化选聘21名挂职“科技副总”,共建研发技术平台10个,推动解决技术难点30余项。挂职期间,最高享受5.4万元生活补助,并同步享受邹平市其他引才奖补政策,并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跟进协调在邹期间就医、居住等基本需求。截至目前,“科技副总”促成与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参与建立引才工作站6个,“传帮带”培养科研技术人才100余名。

  招才引智,以智兴城,方得长远。滨州近年来致力于构建更存在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连续三年实施“硕博优选”计划,招聘硕博士近千名,直接聘用中级、副高级专业方面技术岗位,打造优质人才生态圈。

  此外,滨州每年举办滨州人才节、职业技能大赛、“渤海工匠”评选,每年至少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奖励技能人才,凡是获评“杰出贡献人才”的,均享受每月5000元的津贴,在全市营造尊崇敬重人才的氛围。

  群贤毕至,创新有方,高水平发展才能遍地开花。滨州产业基础雄厚,拥有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滨州把科学技术创新摆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位,聚焦科创强市,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49%,列山东省第1位。放大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驱动效应,梯度抓好高能级科创(人才)平台建设,全市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达到389家。

  新时代,渤海之滨的美丽滨州以“智”为发展统领,构建全面起势、加快成势的恢宏格局,全力打造智慧之城、科创之城、兴业之城、未来之城。

  最近,我接到来自国科天骥(山东)新材料技术公司生产部经理王亮乾的电话,他说:“没想到在没转社保、没转人事关系的情况下,我们也和全职的同事一样每个月都能领人才补助了,这让我们工作生活更安心了!”

  这通电话,让我更加明白设身处地为人才考虑的重要性。为人才做好服务,是我的本职工作,也让我引以为豪。

  我从2022年4月起从事人才工作。抱着为人才和企业服务的一腔热血,通过一年多不断学习与实践,我既感受到滨州经开区人才工作的潜力,也体悟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我们这样一座在区位、交通、配套服务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城市来说,刚性引才政策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健全完善柔性引才政策,在招才引智中蹚出了竞争优势。

  我们扩大政策适合使用的范围,在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经费自筹科研院所类事业单位全领域实施柔性引才政策,范围由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延伸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骨干等急需紧缺人才,既关注“高精尖”,又实现“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对柔性人才加大奖励力度,除上级奖励政策外,可再享受由区财政提供的每月最高1.1万元的补助,最长可连续领取5个年度;对在本市有购房需求的人才,购买首套商品房最高可享受10万元专项补贴。并做好免费入住人才公寓、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健康查体等“关键小事”,开展精准服务,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为充分激发企业积极性,通过经开区申报省级及以上重点人才,通过市级审核并报至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评审,即可奖励申报单位5万元;对柔性引进省级以上人才以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且担任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单位,每引进1人单位可分别享受一次性10万元、5万元奖励。

  在这些精准政策的引导下,2021年至今,我们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6人,发放柔性人才补助1300余万元,向27个单位发放各种奖项520万元。区内42家省级以上重点创新平台、研发中心有柔性人才近230人,有力促进了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通过一步步探索,我深刻认识到,做人才工作不仅要服务好,更要引领好,要让更多的引才主体解放思想、主动引才,搭建起利于高品质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留住人才进而成就人才。

  沿着黄河遇见海|济南:走进现代版《鹊华秋色图》 看新时代治黄人的“拿手好戏”

  “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 ——202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山东期货业协会在行动

  山东推动秋粮大面积单产提升 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打好夺取秋粮丰收这场硬仗)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标注明确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