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客服

 

 

做好绿色助剂 助推低碳发展——访山东众森控股集团董事长郭文倩
2024-01-19 新闻资讯

  9月16日至17日,第二届黄河生态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大会吸引了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沿黄九省(自治区)及济南市有关部门领导,金融机构、商协会、企业代表共计600余人参加。在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些建材专家、企业家忙碌而熟悉的身影,这中间还包括以专业生产水泥助剂产品而闻名行业的山东众森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众森控股)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文倩。

  记者注意到,此次第二届黄河生态大会的协办单位有山东省生态环境企业联合会和山东省生态环境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而众森控股是山东省生态环境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的主要发起和牵头单位,同时是山东生态环境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经郭文倩介绍,众森控股为此次大会的筹备和召开付出了努力。同时在大会期间,五个平行分论坛之一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论坛”顺利召开,山东绿色助剂研究院是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山东绿色助剂研究院特聘专家、南京工业大学教授莫立武还在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而郭文倩同时也是山东绿色助剂研究院的负责人。

  据了解,山东绿色助剂研究院是依托众森控股和山东省生态环境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组建,由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Plank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同时引进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致力于科技成果在绿色助剂产业的应用推广。目标是将山东绿色助剂研究院打造成集科技成果研发、领军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围绕固废在建材行业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发绿色助剂关键技术,包括水泥助磨剂、固废活化剂、水泥早强剂、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节煤剂、脱硝剂、脱硫剂等。众森控股作为业内较早投身水泥助磨剂研发生产的企业,是水泥助磨剂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近年来众森控股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绿色助剂研究院为动力,以牵头组建的山东省工业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创新中心、山东省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共同体为平台,围绕建材,建筑行业开展多品类助剂的研究,助力下业实现固废材料的应用。目前众森控股业务覆盖绿色助剂、绿色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板块。

  与郭文倩交流,话题自然离不开助剂。“助剂产品对建材工业低碳发展有直接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郭文倩介绍:以水泥为例,水泥是支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每生产1吨水泥熟料要排放近0.9吨CO2,中国2020年水泥产量23.77亿吨,排放 CO2近15亿吨。因此水泥工业面临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和挑战巨大。

  混凝土CO2 的排放有70%来源于水泥的生产制造,而水泥生产制造的碳排放又有90%源自水泥熟料的生产,熟料生产中又有60%是因为原材料碳酸钙分解产生。因此,水泥工业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建筑结构中使用更少的混凝土;混凝土中使用更少的水泥;水泥中使用更好的熟料;熟料生产时排放更少的CO2。

  水泥工业的特点使它同时承担着对固废大规模消纳和综合利用的使命。固废资源化在上述途径中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如采用固废替代部分水泥熟料制备水泥,采用固废替代部分混凝土中的水泥,甚至采用全固废基胶凝材料。

  而要实现固废资源化,离不开助剂的作用。例如,助磨剂可提升粉磨效率降低能耗,激活剂可提升固废反应活性以替代更多水泥熟料或水泥等,从而起到非常好的减碳作用。

  “我们知道,众森控股是从研发生产水泥助磨剂起家的,先后创新研发出四大类40多种产品,比如‘大掺量石灰石专用助磨剂’‘水泥28天增强专用助磨剂’等。如今众森科技在助剂领域还有哪些创新产品?”记者问。

  郭文倩介绍:除普通硅酸盐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助磨剂外,近年来众森控股围绕防水材料和砌筑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海工水泥、核电水泥等水泥品类开展专用助剂的研究;同时围绕节煤领域开展节煤剂、生料水泥助磨剂等产品的研究;围绕大气治理开展脱硫剂、脱销剂等产品的研究。这一些产品的研发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与绿色助剂首席科学家Plank共同成功研发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它与传统防水材料相比,具有防水抗渗、自愈修补的特点和性能,且抗渗、防水作用维持的时间长,还可增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目前已成功用于水利工程,解决了水利工程长期以来有裂缝及渗漏问题,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郭文倩强调,众森控股长期以来立足环保领域,致力于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以节能、降耗、低碳为发展目标,这一方向我们是不会改变的。尤其是在当前我们的祖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将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转方式产生深刻变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的方向和信心。未来我们企业的目标是,搭建助剂技术发展平台与高校、上下业以“产学研用”的方式努力做好绿色助剂产业,计划每年通过绿色助剂技术实现综合利用固废1.2亿吨以上,创造经济价值200亿元以上,减少CO2 排放4000万吨以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